不同场合送礼礼仪知识
日常工作和生活中,常有送礼的事情要处理,究竟送什么礼品更合适?这经常不是一个容易答复的问题。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不同场合送礼礼仪知识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!
不同场合送礼礼仪知识
【做客礼】
受邀到主人家做客一定要带些小礼物,空手拜访是失礼行为。但礼物无需贵重,否则反而会成为主人的负担。范例:鲜花、红酒
【做寿礼】
给老人做寿送礼可送象征长寿健康和表达关怀心意的礼物,比如长寿面、寿桃,或者电热毯、计步器、电子血压计等,忌讳送钟表、鞋子,如果送水果不送梨,以避免老人比较忌讳的“送终”、“邪气”、“离别” 的发音谐意。范例:浴室拖鞋、可座式两用折叠拐杖。
【探病礼】
送鲜花和水果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适合的探病
礼物,因为有些人可能对鲜花过敏,一些病人不能吃水果。当鲜花凋落时,还有可能引起病人不好的联想。要送植物建议送长青植物。忌讳送药。范例:病人康复时可送小玩具、画册,病人治疗时可送羊毛毯、保温杯等。
【乔迁礼】
祝贺主人乔迁之喜的礼物可以是生活用品,也可以是食物、鲜花。但要注意的是,送生活用品不宜送刀、剪这些利器,以及睡衣、浴衣这种隐私物。最受欢迎的乔迁之礼应该是主人有点舍不得买、但是又很喜欢的实用品。范例:多士炉、咖啡壶。
【同事礼】
出差、旅行回来后应该给同事带些礼物。但避免送重礼和表示亲密关系的物品,如口红、刮胡刀等。给上司要单独送礼,档次比给同事的礼物稍高,而且要在公开场合赠送。但如果是为过节、婚礼、升迁给领导送礼,就不应该在公众场合,最好约好后送礼上门。
【商务礼】
商务活动之间的初次拜访、节庆问候都可以送礼,但是礼物一定不要贵重,以礼轻实用最为恰当。商务送礼最需要注意的是要事先确定好送礼对象,最忌讳的是送了这家却忘送那家。范例:高档便利本、旅行便利文具包。
【教子礼】
长辈送孩子的礼物最好有文化教育和健身娱乐的作用,不宜送奢华礼物。范例:礼品书、网球拍。
【接礼】
应该双手接礼,并先表示谢意,然后才可拆看或者暂时放在一边。父母接孩子礼时不要首先埋怨孩子乱花钱。老师如果觉得受学生礼物不妥,不要当面拒绝,应先收下礼物,然后通过家长谢辞。
日常接受礼物应有的礼仪
接礼:
当他人口头宣布有礼相赠时,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,都应该立即中止,起身站立,面向对方,以便有所准备。
在对方取出礼品预备赠与时,不应伸手去抢,开口相询,或者双眼盯住不放,但求“先睹为快”,应保持风度,接礼时最好用双手,不要单手去接,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。
感谢:
如果朋友的礼物是邮寄过来的,最好能够在电话感谢的同时,写一封正式的感谢信,这样可以表明你花了一些时间,就像送礼人花费时间来挑选礼
物一样。
礼物拆封
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,别人送你一份礼物,你确不知道是否该当面拆封。下面就介绍一下礼物拆封的问题: 当一名同业送给你一份包装好的礼物时,依礼,你应该尽快打开礼物。送礼的目的在于取悦对方,送礼人自然想当场分享你见到礼物肘的喜悦。如果你忙着招呼众多客人,而且同时收到多份礼物,也就不可能立刻当场开封。就该把礼品搁在一旁,先妥善收藏,等随后有时间再打开来看。
如果送礼场合是退休欢送会"告别单身派对,大多的与会宾客便会期望看到礼物开封。当众逐件开封,并逐件评论,能增添欢娱气氛,人人均可分享受礼的喜悦。不过,假使是像正式婚礼、研究所结业庆典等较正式或神圣的场面,礼物通常会等到曲终人散后再开启。
转赠:
有时对方给你的礼物可能不适合自己,如果需要转赠,一定要慎重,要仔细确认受赠礼品没有变质等质量问题时才能转赠,而且不能转赠与赠送人相识或可能会打交道的人。另外,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礼物是不能转赠的。
送礼的艺术和具有的意义
你的公司可能已经有既定政策,规定供应商或其他有生意往来的业者有所馈赠之际,应当如何按照章程应对。公司也许规定不容许接受馈赠,或不能接受较贵重的礼物。翻出公司章程规则,好好研究这一项政策,在员工手册里应该有详细说明。
当你想送礼给他人时,也同时考虑到对方公司是否也对员工设立相同的约束。
别让人左右为难,送给他人不便接受的礼物。
相反的,碰到理当送礼致意的时刻,也不该束紧荷包,这样会显得很不通人情世故。
那么,该怎么进行送礼这件事呢?
审慎行之。对于是否应当送礼这个问题,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。
如果你心里油然生起送礼的意愿,那么可能就已经构成必要条件了。
“赠予的形式比礼物本身更具价值。”在《谎言大师》一剧中,剧中人物曾这么说过,希腊哲人提奥克里特斯也曾写道:“区区薄礼可能象征着深厚的情意;来自友人的一切赠予俱珍贵无比。”
遵循这些智者的名言,可知:
礼物价码不应过分高昂,但却必须精心挑选,让受礼人收到礼物时,一眼就明白这是特意为他挑选的东西。送礼要送得大方,别去强调礼物的价格。当然,如果你知道自己有经济能力去选购较为贵重的礼物,而又在礼数范围之内,则不妨多花点钱。
然而,如果对方拒不受礼,别觉得难堪或无地自容。容许对方有拒绝的权利,不可一味抗议催逼。如此,你才表现出风度,对方虽未受礼,你却赠予对方一份互谅互重的大礼。